「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如果你還不太了解「調解會」,請你看這篇文章【調解委員會 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要不是因為遇到車禍,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調解會是做什麼的?
從名稱看來,會覺得是幫人家排解糾紛、喬事情的。
這一篇是要說明:當已經安排了調解委員會的會議,要準備什麼?
我們會綜合性的來解說,分成人、事、時、地、物應該要注意的重點
有非常多細節,會分成幾篇文章來討論。
內容目錄
車禍調解上談判桌前 請準備好你的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至少有以下:(如果不清楚,可點連結去閱讀文章內容)
1. 初步分析研判表(或車禍鑑定意見書)、現場圖
2. 診斷證明書、車禍後所有相關單據憑證
3. 請求明細表
不論你是要賠償他人的、或是要求賠償的人
都可以嘗試閱讀,並以相對的角色去理解。
很多人不知道調解會怎麼開會?
一定都是先讓調解委員了解車禍原始的狀況開始
因此,現場圖、初判表是最快能用書面讓調解委員了解和掌握你所發生車禍的狀況
大部分調解委員也都能從初判表快速判斷可能的肇事責任比例
但不一定完全正確,只是能夠在開頭掌握一個談判的方向
調解會你要面對的談判對象:人-對方
這篇文章,我們只會粗略的分類出你在上調解會之前,應該做好的準備
更主要說明的是,要準備好的心態與認知
在後續文章,會各自展開討論的細節
討論到「人」。
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只要搞定車禍的「對方」,就可以把車禍處理好
這是理所當然,只要對方都跟我們想法一致、心靈相通
不需要表達過多的言語、也沒有太多的情緒衝突,對於損失、傷害與賠償都有共識
當然連「調解」都不需要了,自然而然就能達成和解,把這件車禍結案。
你想得美!
我們當然都希望世界和平,不要有紛爭…
有沒有特例?可能有!
但是非常非常少,所以不要抱著這樣的幻想去進行調解
那只會讓你失望而歸~
然而,我們要更進一步告訴你的,並不是只要搞定對方就可以把事情解決掉
你可能要面對還有:
如果你是傷勢比較嚴重的一方,可能是對方要賠償你的話
1. 對方有沒有保險理賠員一同出席?有的話,你真正要談判的對手,有可能會轉移到保險理賠人員
2. 對方有什麼其他人參與調解(有找幫手嗎)?當事人有來嗎?滿20歲了嗎?
事實上都是要確認究竟你真正談判的對手是誰?
如果沒有滿20歲,那就是要跟對方的法定監護人/代理人來談
3. 對方是肇事車輛的車主嗎?如果不是,當你們因為互有肇事責任,要進行交叉理賠時,
你或你的保險公司要面對另一個對手是車主
4. 如果是三方以上的多方車禍,依照肇事責任應該要找誰理賠?你要賠給誰?是否清楚?
5. 對方有找什麼地方人士?議員?里長?通常這些人來個一兩次,表示「關心」而已,不需要感到壓力!
談到最後這些人可能都不再介入了,只要確認這件事能有真正主導決定權的是誰?你要弄清楚!
6. 對方請來律師?這時你可能也要注意,因為律師分很多種,
如果已經在調解會就出席的,就可能會接受對方委任
你的談判對手就是這位律師了。有的律師很強勢、有的律師願意談判,所以不一定,只能現場判斷
7. 純粹就是對方當事人的話,你要確認對方至少有強制險!並請確認他已經出險!
他如果沒有第三責任險、任意險,在和解條件和理賠範圍就必須跟他斡旋了
不確定對方可以賠償的能力範圍,就會需要用許多試探的方式,在後續的文章會探討。
如果你是可能要賠償別人的人,當然也要仔細觀察
有時候當事人可能並不想要求太多,嫌麻煩!但是他身邊的人會鼓吹、鼓勵他應該要求更多
你如果第一次調解可能還沒弄清楚真正有決定權的人是不是當事者之前,事實上都不宜顯露過多的資訊與情緒
否則你將沒有機會去辨識出來,為自己後續談判收集有效的資訊!
即使要展露情緒或資訊,也應該是以試探為目的,找出最後能談和解有決定權的那個人、那個keyman
或者你也要能觀察,周邊的哪一個人對於對方當事者是有影響力的
你可以透過這一層影響力,來協助你跟對方的溝通與協調。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就是關鍵!
但是車禍當事人是直接的利益衝突,往往都很難以跳脫自己的立場
從客觀理性的角度嘗試去思考可能解決的方向。
以上,都是要讓你「弄清楚你的對手是什麼樣子的!」
真正跟你對奕的人是誰?有沒有人在後面下指導棋?
第一次調解,你在於「人」的部分要弄清楚的就是這重點
有時候第一次調解出現的人,你誤以為是有主導權,在第二次、第三次可能就不見了~
因此,不要認為第一次調解就要和解成功,除非你是小車禍,很快就直接和解了。
調解會你要面對的談判對象:人-自己
很多人沒有先把自己的陣營搞定,在跟對方談判前亂了陣腳
反而錯失掉許多和解的契機,竟然也完全不知道!
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這是一個相對的狀態,對方如果找來幫手,而你卻只有自己一個人
對方找的是高手,你的人是「豬隊友」還是「神助攻」?
你自己對於車禍處理的各項細節是否能掌握?
概念是否清晰?是否了解程序?這一步卡關,如何解套?
還是人云亦云?到處在網路搜集的資料能用與否?
自己面對和處理的知識、能力和程度,你給自己打幾分呢?
我們看過某些狀況:
有人家中長輩或意見領袖,家裡的事大多是他拿主意,個人主見不能大過於他!
但是…有時候當事人自己並沒有強烈的主張或意見,卻被長輩意見卡住無法和解
例:當事人覺得自己也有錯,對方一次願意拿出一筆金額,他覺得其實算起來差不多,應該可以和解
家中長輩說:不行!不能這麼輕易就放過~
長輩認為我們是受傷的人,講話本來就可以比較大聲、要求賠償是天經地義
沒有考慮肇事責任的分攤,也不夠客觀理性
讓這件事處理成歹戲拖棚,讓當事人偷偷另外約調解,不讓家中長輩介入,才結束這件事。
這就是典型的「豬隊友」
明明不知道怎麼處理,一旦介入反而讓事情更糟糕、難以收拾
*這種狀況要小心:
一來你不知道他們的意見到底對於處理你的車禍理賠有什麼幫助?
二來因為這不是出自於自己意願的決定,導致不是預期的後果,卻是自己要承擔,後續是否會對這個人有所怨懟?
他以後也會覺得好心沒好報,所以問題多多喔~
另外,來幫忙壯聲勢、幫忙吵架的換帖好兄弟、好姐妹,號稱吵架沒輸過人的!
聽到要「談判」還會多叫一些人來「圍事」~
我們看過調解會現場太多人,沒法開會,必須要叫警察把不相關的人請出去的狀況…
這也是要避免的狀況,畢竟調解會是要讓當事人透過實際的資料,理性或感性的溝通
當調解委員也感受到壓力時,對於調解的進行可能沒有任何的幫助。
調解會 自己一個人單刀赴會行不行?
當然可以!
如果你是一個天生的談判高手
可以冷靜觀察、客觀以對,面對對方的質疑也面不改色
同時也很清楚掌握談判的重點,進攻、防守都知道最適合的時機點
也都有可以對應的策略,何時該前進?何時該撤退?
盤點你手上的籌碼,並且都用在刀口上!
我們相信,你應該沒問題的~
第一次調解,可以找人陪同,
最主要是請陪同者幫忙你觀察、聆聽,你可能遺漏的訊息
幫助你情緒管理、緩和氣氛
不用抱著太多期待
先去聽聽對方表達什麼?
對於「初判表」的肇事原因、肇事責任是什麼意見?
如果對方要求賠償,基於哪些證據、理由?你當下能否看到明確的單據?
如果你要跟對方求償,你又基於哪些證據、理由?對方回應是如何?
什麼都不要先答應!什麼也都不需要承諾!
第一次的調解,除非是很小的車禍,明確的肇事責任,很快能達成和解
否則,最好都是先弄清楚對方可能要處理的方向為何?
再來調整自己要應對的狀況
不要急著想和解,因為那有可能讓你們喪失掉某些權益
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就和解,大多都會留下許多後悔和遺憾
一個人去調解會,很容易被說服、很容易因為沒有自己的意見而屈服於對方和調解委員形成的壓力之下
不知道怎麼應對?不知道該怎麼撤退?不知道該怎麼幫自己轉圜?
這反而是我們會替你擔心的
這一篇文章,只是個開頭
我們會依照「人、事、時、地、物」分別來解說
你在調解會上要注意的眉角。
1 comment
Aftrer I initially commented I appar too have clicked the -Notiify me
wheen neew comments aare added- chheckbox and now every tme
a comment iss added I geet 4 emails with the exact sane comment.
Is there ann easy mehod you can rmove mme from that service?
Many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