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理賠談判導圖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服務方案
    • 聯絡我們
  • 車禍流程
  • 肇事責任
  • 傷勢vs賠償
  • 賠償和解
  • 調解談判
  • 精選文章總覽
肇事責任

初判表 誰對誰錯 怎麼看肇事責任

by 理賠談判達人團隊 2019-05-29
889 views

申請到初判表了!可是看不出來肇事比例啊?
這樣誰對誰錯?誰的責任比較大?
我怎麼知道他們說的是不是正確?是依照什麼標準呢?
對方無照還超速,違規一堆怎麼會是我錯比較多?!

內容目錄

  • 初判表 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文件?
  • 車禍到底誰對?誰錯?看不懂初判表!
  • 初判表的用途
  • 我不認同初判表上的「肇事原因」怎麼辦?

初判表 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文件?

初判表是「初步分析研判表」的簡稱,是在車禍發生後30天,可向承辦警員申請得到的一份基本資料
最主要是由交通隊承辦車禍案件的警員,透過現場測量、現場跡證搜查、調閱路口監視器或行車記錄器影片、當事人筆錄,
依照車禍現場的號誌、標線、交通法規…等,所製作出初步、概略的肇事原因研判記錄,綜合比對所得出的初步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車禍當事人可能涉及的「交通違規事實」和「可能的肇事原因」
依照「基本路權」來判定肇事原因。

看看這篇文章在標題的照片,當事人可以是「輪胎」
我們也看過當事人有:「電火柱子」、「地面」、「狗」、「積水水窪」、「樹」…
所以,你要怎麼看待「初判表」?

我們想要先幫你建立一個概念:
假設你要參加大考之前,通常學校或補習班都會讓你先練練劍
就是會讓你嘗試幾次「模擬考」
你可以把「初判表」當成是「模擬考」的概念
因此,初判表可以有錯誤空間、可以當成你練習理解這起車禍當事人之間肇事原因和責任的關聯
是當成未來大考的指標,但沒有一定要作為判定生死的標準

初判表

由於一般人頂多知道「交通規則」
但對於認定肇事原因、過失責任的「路權」、「駕駛行為」卻並不熟悉!
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淺顯易懂的比喻,來幫助你理解,究竟「初判表」要怎麼應用
至少從初判表可以獲得的資訊開始,就要慢慢去累積對於肇事責任的認知
然後可以幫助到你後續對於車禍理賠比較完整的理解,而不會斷章取義、只有片面的認知
而讓自己的車禍理賠處理不順利~

來個小測驗:
你認為違反交通規則是否必然與車禍發生有相關的肇事因素:
1.對方沒戴安全帽是不是違反交通規則?跟車禍的發生這兩者之間有什麼相關必要的肇事因素?
2.對方無照駕駛或越級駕駛是不是違反交通規則?跟車禍的發生有沒有相關必要的肇事因素?
3.對方超速,初判表寫速限40但是他時速自述50,這是不是主要車禍肇事的因素?

這些問題,我們在下一篇「肇事責任:簡易判讀初判表」再回答~

車禍到底誰對?誰錯?看不懂初判表!

發生車禍之後,許多人在剛發生時就很在意到底這個車禍「誰對?誰錯?」
準確來說,這個車禍誰錯比較多?誰的肇事責任比較大?
這是根深蒂固的觀念,誰錯比較多就要負擔起賠償的責任!
的確!車禍理賠本來就應該要先釐清肇事責任,再談賠償。
因此,追究「肇事責任」似乎是車禍之後,大多數人會想要快點知道的答案

現在是網路超級便利的時代,
隨時上網搜尋資訊,尋找「肇事責任」相關的文章、或加入論壇、社團
把自己發生車禍的經過,文字打了一遍,然後複製、貼上、東拼西湊,想要得到一個答案
如果答案對自己比較有利,好像就會比較安心
如果對自己不利,有可能還會跟網友爭辯!其實真的沒必要…
因為「路權」、「駕駛行為」是一門很專業的課程,更進階的則是「車禍鑑定」
許多念交通相關課系的研究生論文也都是以這些題材,作為論文的題目!

我們要提醒:因為描述的經過,往往都是當事人單一視角的狀況
然而從另一個人的角度來看,可以講出不同版本的故事情節….
這是大多數人常常忽略的!
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客觀描述」,但是人在發生意外事故後,常常會自行腦補
這是一種心理作用~非常正常!(我們自己也會這樣~)
有可能是為了讓自己減輕愧疚感、減輕焦慮、降低可能要負擔的責任,所以不自覺地逃避現實
自己以為用非常「客觀」的角度在描繪事實,實則已經摻雜了自己的「主觀意見」融合在其中

車禍通常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發生後人們常常在回憶時由於事故衝擊,不論有沒有受到身體的傷害,在腦部回憶的運作都會盡力產生保護機制,來避免「創傷症候群」的過度反應,讓自己心理負擔要能夠有緩衝,網路用語是「腦補」!
因此,在發生一段時日後,描述車禍當下會出現許多與現場事實不符合的狀況。

我們常常遇到
當事人最初始的描述和後來看到車禍現場影片,發生南轅北轍的現象…
他講的跟影片呈現的完全不同!
等他拿到向警方申請的初步分析研判表時,他無法接受,並感到十分委屈!
而且會認為是不是有人弄錯了?
這是能夠理解和體會的…

初判表的用途

初判表在法律的認定上是偏向參考的功能
真正要確立肇事責任的話,可能必須要申請「車禍鑑定」
就如同上方比喻,像是大考前的「模擬考」

由於台灣地小人稠、車禍頻傳,很多小車禍在調解委員會就可能談成和解
因此在進行調解時,調解委員或保險理賠人員也多多少少去接受過類似的訓練
有足夠的經驗去判斷肇事責任的大小
但不會是很精準的責任比例或百分比,大約是責任大的就以七成來算、責任小的是三成

以下圖記載的肇事原因來判斷
台灣的肇事責任是以「路權優先」的原則作為基準
第2當事人的違規事實和可能的肇事原因:跨越禁止變換車道線行駛。
相當於是侵犯了別人的路權,所以很有可能是肇事責任比較大的一方,負擔大約七成的肇事責任
只有初判表可能這樣的判斷仍嫌草率,最好能搭配現場圖或現場的車禍影片
就可以更具體明確的判斷肇事責任大小

初判表

當你要開始面對調解委員、保險理賠人員時,這份初判表是一個談判的起頭,
大家遵守著一個潛規則:『先釐清肇事原因和責任,再談賠償的事宜』
如果你的車禍不是太嚴重的損失與傷勢,你也希望能盡快處理、順利和解
使用「初判表」來作為肇事責任區分的依據是最為便利的,當然是在車禍當事人沒有爭議的前提下
申請初判表是免費的喔~
而申請車禍鑑定通常需要1~2個月,等待通知開會
開完會要等寄送「車禍鑑定意見書」大約要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
除了要花3000元,再來就是等候的時間,總體來說等到有車禍鑑定結果,可能車禍都過了大半年了!
若車禍尚未和解,六個月內有提起刑事過失傷害的的期限
這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因此,初判表真正的功能
就是讓比較不複雜的車禍,當事人在初期的談判能比較快進行肇事責任的認定之後
進展到溝通賠償的部分。

我不認同初判表上的「肇事原因」怎麼辦?

這是常有的事!
網路很方便,很多人會去網路上找資料,找跟自己狀況類似的
找到能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性地去查找、相信對自己比較有利的案例

當然,初步分析研判表會被推翻的可能!
或許有熱心的路人,提供行車記錄器或店家路邊監視錄影的影片
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事實並不是警方初步研判的結果。
這樣的狀況也常發生喔~

要推翻「初步分析研判表」的結果,需要經過一個正式合法的程序
就是要去申請「車禍鑑定」
經過車禍鑑定委員會的鑑定,收到車禍鑑定委員會的「鑑定意見書」
以這一份「鑑定意見書」作為最終的結論。

如果車禍鑑定仍然無法釐清事實真相?
還有一次「覆議」的機會!

延伸閱讀:車禍賠償無法和解的原因 事實vs 意見

*注意:
車禍鑑定意見書目前大多數只有肇事主因、肇事次因、同為肇事原因(責任比例5:5)、或無法鑑定
這些結果。並不會有60%:40% 或 80%:20% 這樣的結論顯示。(某些縣市可能會有這樣明確的結論)

分享到: 0 FacebookLINEEmail
上一篇文章
強制險20萬的醫療費 怎麼理賠?
下一篇文章
車禍處理流程圖幫你看清方向

參考其他相關文章

車禍鑑定覆議我無肇責 為何還要...

2022-05-11

初判表 肇事責任 全責3個脫身...

2022-04-17

車禍理賠時保險公司無法和解的2...

2022-04-12

車禍理賠中你是「受害者」還是「...

2022-03-19

轉彎車不是該讓直行車 為什麼我...

2022-03-18

初判表沒有肇事因素 需要賠償嗎...

2021-12-03

車禍鑑定:超速違規與反應時間的...

2021-11-26

車禍鑑定申請時應注意的3件事

2019-05-29

車禍鑑定會議的3個重點

2019-05-29

留言 Cancel Reply

Save my name, email,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

  • 傷勢vs賠償 (6)
  • 基本資料 (5)
  • 肇事責任 (10)
  • 調解談判 (18)
  • 賠償和解 (11)
  • 車禍流程 (5)

最新文章

  • 車禍處理時的5大假象,不可不防!

    2022-09-01
  • 車禍理賠談判時如何識破「假議題」?

    2022-07-21
  • 車禍理賠公式誤導了你搜集情報的方向

    2022-06-01
  • 車禍骨折過失傷害會判刑多久?

    2022-05-27
  • 車禍鑑定覆議我無肇責 為何還要賠償?

    2022-05-11

追蹤我們

追蹤我們
  • Facebook
  • Youtube
  • Email
  • 隱私政策 免責聲明

@2021 - All Right Reserved. 理賠談判達人團隊

車禍理賠談判導圖
  • 首頁
    • 關於我們
    • 服務方案
    • 聯絡我們
  • 車禍流程
  • 肇事責任
  • 傷勢vs賠償
  • 賠償和解
  • 調解談判
  • 精選文章總覽